讨论:如何看待游戏业的垄断?

讨论:如何看待游戏业的垄断?

作者:news 发表时间:2025-08-04
锦富技术索赔案件递交立案,符合条件投资者仍可维权后续反转 *ST九有部分案件递交立案,律师提示:符合这些条件可索赔!实测是真的 直击CJ|踢足球机器人引来围观!加速进化机器人亮相是真的? 华宝基金胡一江:「红利轮动」在即?“低估值+小市值+高股息”空间可观 直击CJ | 华为鸿蒙射击游戏亮相:外观炫酷,模拟枪战射击!官方通报 千里科技:7月汽车销量1.02万辆 同比增长142.34% 华宝基金胡一江:「红利轮动」在即?“低估值+小市值+高股息”空间可观实垂了 日元大跌引日本财务大臣担忧,跌穿155关口或引发干预?实垂了 大股东轮番套现,法本信息业绩增长承压 广期所:增加多晶硅期货指定质检机构 央行:推进债券市场“科技板”建设和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使用,扩大科技创新债券发行规模是真的? 天康生物拟为子公司及供应链伙伴提供71.3亿元担保 永辉 “胖改” 一年交卷:亏2.4亿,再砸40亿all in官方通报 美亚光电:截至7月底公司股东数为29037户专家已经证实 崧盛股份:公司将持续加大在LED照明驱动电源及储能核心部件领域的布局官方通报 央行:设立龙国人民银行宏观审慎和金融稳定老大会 聂桂平获批担任江西银行副行长、董事会秘书是真的? 聂桂平获批担任江西银行副行长、董事会秘书后续来了 长高电新:目前生产经营一切正常 华金证券给予南亚新材增持评级学习了 国信证券:收购万和证券事项已经深交所并购重组审核老大会审议会议通过又一个里程碑 洁美科技:截至7月31日持有人数为17085户 金春股份:公司生产的水刺非织造布主要应用于清洁卫生材料等又一个里程碑 胡跃鑫获批出任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副总经理 华星创业:公司将继续对于元宇宙、虚拟现实和数字人等数字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太强大了 柳工:公司生产销售的产品都是在国内研发官方通报来了 华润三九押注减肥药!选择这家药企合作!记者时时跟进 加仓力度再加码!恒生科技ETF(513130)最新份额首破400亿份,规模、份额双双刷新历史新高官方通报来了 8月1日保险日报丨城市商业医疗险新规下发,六大维度推动惠民保高质量发展!预定利率调降带动保险产品切换实垂了 古越龙山最年轻副总经理提前离任,公司业绩已连续4年未达预期是真的吗? 润和软件闪耀 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以 AI 加速赋能行业智慧化升级秒懂 震荡行情红利类资产吸引力渐强!头部ETF品种布局踊跃、交投活跃后续反转 直线涨停!盘中,集体异动!三大重磅突袭!专家已经证实 加仓力度再加码!恒生科技ETF(513130)最新份额首破400亿份,规模、份额双双刷新历史新高后续会怎么发展 阿里巴巴前掌门张勇加盟港交所反转来了 可控核聚变概念局部拉升,融发核电涨近8%实时报道 快讯:部分焦煤期货合约跌停!后续反转

假设你是一名天才横溢的游戏开发师,你带领你的5人团队设计出一款堪称现象级的游戏,正当你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时,你发现一家游戏巨头派人来找你了,他以给你丰厚的报酬为条件来收购你们的游戏,如果你拒绝,这家游戏巨头会采取各种手段来挤压你,让你举步维艰,最终破产,被低价收购。

这个情景是很多小有名气并心怀梦想的游戏工作室会遇到的,也似乎成了游戏业无法破解的困局:如何在垄断下生存?因为小公司(甚至是游戏工作室)不敢也不能做和大型厂商类似的游戏内容,只有在夹缝间靠创意生存,但稍微做出点成绩就会面临被大公司强行收购的问题,如果拒绝收购就有极高的概率被挤压直至破产。

讨论:如何看待游戏业的垄断?

在马太效应的作用下,资本、IP、渠道等资源进一步向金字塔尖的龙头公司集聚,这使得大厂商的资金、技术团队、市场占有额更加雄厚。"洛克人之父"稻船敬二在2014年的采访中,他明确表示"日本游戏产业"已死,他认为,日本的主流游戏产业就像一颗开始枯萎的大树,虽然尚未彻底崩溃,但只是勉强站立着,而他发出此感慨的原因就是看到了日本游戏业的垄断。

讨论:如何看待游戏业的垄断?

"洛克人之父"稻船敬二

但事实真如稻船敬二先生所说的如此悲观吗?虽然经济学基础知识告诉我们,完全竞争市场是最有效率的状态,而与其完全的相反的垄断市场最缺乏效率(当然这个原理存在争议,有些经济学家认为垄断企业可以更为集中地投入研发,因此或许更为有利),但具体到游戏业,恐怕要打上一个问号。任天堂时代是游戏业毫无疑问的黄金时期,其间经典名作迭出,而当时任天堂的市场占有率曾一度达到90%以上,属于超级垄断厂商,其垄断力远非今天的游戏巨头能比。

讨论:如何看待游戏业的垄断?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看待游戏业的垄断?我想要回答这个问题,应该从游戏的产业链和本质属性两个方面来谈。

平台是一种商业模式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一款游戏从研发到玩家体验的整个过程是怎样的。

以一款3A大作的诞生为例,它将不可避免地至少接触到4个"商",它们是:开发商、发行商、渠道商和平台商(下面简称平台)

首先这款3A大作从无到有必须经由开放商之手,而投入游戏的开发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金成本,但是这种投入不一定能得到回报,万一市场反响平平,就极有可能面临亏本的风险,因此人们常常称每开发一款大作都是一次豪赌,以《最终幻想15》为例,这款耗时10年之久的游戏巨作在发售之前曾让游戏总监田畑端胆战心惊,因为SE实在是输不起。

现在游戏开发完成了,那么在哪里发布呢?自然是在平台上发布,比如PS4、Xboxone,我们下面再讲平台因为这其中还有一个环节,就是怎么让游戏进入平台,这就需要用到发行商和渠道商。

发行商在付一笔数额客观的授权金给开发商后,就能获得游戏指定市场授权,进而发布游戏,因此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找合作方和打广告,这属于经营的范畴。虽然听起来发行商好像很虚,但其实他们的工作很不容易,因为要做用户获取的代价非常高昂,而且其挣得的利润还要分给渠道商和平台。因此,发行商挣钱也难。

下面是渠道商,渠道商就是发行商的合作方,也称分销商,他们花钱从分销商那里购买游戏然后做市场分销,赚取中间差价。所以,和开放商一样,他们也要承担亏本的风险。

最后是平台,也就是游戏最终发布的载体,这是游戏产业链中唯一一个可以坐地收钱的环节,无论是收益规模还是利润率都很高,且运营成本极低。众所周知,世界上最大的平台是AppStore和GooglePlay,所有上架这两个平台的游戏都要上交30%的收入分成,也就是说,玩家充100块,苹果就拿走30块。

讨论:如何看待游戏业的垄断?

这样分析看来,游戏产业链中只有平台赚钱最多也最容易,而这正是垄断的前提,所以我们所说的游戏业的垄断商,其实是指巨大的游戏平台,而垄断是游戏商业模式的产物,也是必然。我们不妨反过来想,如果市面上有100多个平台,那么一个骨灰级游戏爱好者想要玩到今年发售的所有游戏,是不是要买100多个游戏主机呢?

而另一种常常被人们误以为垄断厂商的游戏公司,比如SE、EA、育碧等,它们实际上是研运一体的厂商,也就是自己开发游戏,自己发行,但它们还没有上升到垄断的地步,只能算作寡头,就不作讨论了。

游戏是更偏向于服务,而非偏向于产品

要理解这句话很简单,首先电子游戏是公认的第九艺术,而艺术属于文化范畴,那文化偏向于服务还是产品呢?答案就显而易见了。

为什么?

因为游戏服务的对象不仅是玩到这款游戏的玩家,还有没有玩到该游戏的人。无论是发售前的宣传片,一次次版本更新的新闻所带来的刺激,都是一种无形的服务(当然,也包括你现在免费看到的我写的这篇文章)。其中尤以直播最为突出,很多大学生没有足够的资金在寝室购买到主机游玩,于是选择在直播平台上观看自己喜爱的游戏(正好这两年中国的直播业如火如荼地展开),反过来这也会刺激他们购买游戏。

讨论:如何看待游戏业的垄断?

而对于玩到这款游戏的玩家来说,他们可以不依赖游戏开发商自发地形成自己的社区,他们可以在社区里交流心得从而获得更多的乐趣甚至启发,这种风潮随着跨平台体验的兴起正越来越剧烈。比如《我的世界》已经不仅仅是一款游戏,而是全球性的文化产物,这和前几年的《魔兽世界》的风靡是一样的道理。

明确了游戏是一种服务,很多问题也就迎难而解了,你能说服务被垄断吗?这似乎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观点,就算这个观点成立,服务被垄断难道不好吗?只有大型企业才能带给消费者良好的体验,这也就是所谓的品牌的力量,更有甚者,称之为信仰。

很多人对垄断商带有主观的偏见,总是期待一个英雄能够改变格局,击败垄断巨头,但现实情况下是很难做到的,尽管你可能不满垄断企业,但平心而论,你比得过他们吗?当然,如果你非要问小公司有没有击垮垄断商的可能,理论上这种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只要你能重新定义"游戏规则",比如改变世界的乔布斯,但问题是,就算你改变了世界,你也一定会走上通过资本积累完成垄断公司转型的道路,到头来,你击垮了一个垄断商,你自己变成了垄断商,垄断依旧存在。

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认识到:垄断是一个常态,是商业模式的产物,小公司不必和垄断商死磕,而是找准自己的定位,顺势而为。

相关文章